穀雨春光曉,山川黛色青。
葉間鳴戴勝,澤水長浮萍。
詩出唐代 元稹 《詠廿四氣詩》 (摘取)
今日穀雨:春日美景,宛如破曉的晨陽,熹微中的山巒,草木青翠,仿佛披上了一件綠色的衣裳。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,湖水裏已經長出了綠色的浮萍。
古人有句老話:清明難得晴,穀雨難得雨。
所以穀雨這一天,一般都會是個明朗的好天氣,夏日將近,不如趁著春光好,去欣賞一下外麵美麗的春景。有詩、有風箏、有發芽的柳枝,有將暖的河水,也有茵茵綠草,和一個思念的人。
元稹這一生,頗為孤獨,除了白居易,幾乎沒有要好的朋友。但不可否認,元稹的詩寫得很好,也富有感情。白居易是“現實主義”詩人,要麼評論朝政和民生,要麼就是情愛風流,單純寫景的詩很少。
在這一點上,元稹做得很好,他有很多詩都是抒懷景致和生活的,比如詠菊的《菊花》、禪茶的《一七令 》,而且還是一首“寶塔詩”,以及這首《詠廿四氣詩》,都值得好好去賞析。
走馬探花花發未。人與化工俱不易。
千回來繞百回看,蜂作婢,鶯為使。穀雨清明空屈指。
出自蘇軾的《天仙子》,摘取半闕
春色迷人眼,淺草沒馬蹄,隻是花未開,待到穀雨時。蘇東坡這首《天仙子》並非“詠春”之作,實際上是寫給張先的,當時張先已經85歲,又納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妾室,在朝野中成為八卦。
想想便可知,無非就是“尚能飯否”之笑談,並無惡意。
白居易73歲時,身邊還有樊素和小蠻,蘇東坡自己,也是40多歲以後才娶了未到20 的朝雲。
詩人風流,在古代視為佳話,比如黃庭堅曾有歌女楊姝,在16歲的時候嫁給了56歲的李之儀,李之儀老年得美,寫下了那首著名的《卜算子》:君住長江頭,我住長江尾,日日思君不見君,共飲長江水。
再比如秦觀,“蘇門四學士”之一,效仿老師蘇東坡,收養了一個13歲的窮家女,待女孩19歲時納為妾室,取名朝華。
秦觀被貶官時,遣走朝華,於途中再“泡”一妞,承諾複官後便來迎娶,可惜秦觀於雷州複官後,回途時暢遊“光華亭”,安逝於那裏。為此,與他相愛的這位佳麗徒步幾百裏去為他吊孝,最終殉情。
所以蘇東坡這首詩,是借“穀雨花未開”的寓意,來調侃張先,隻是朋友間的玩笑而已。
春漲一篙添水麵。芳草鵝兒,綠滿微風岸。
畫舫夷猶灣百轉。橫塘塔近依前遠。
江國多寒農事晚。村北村南,穀雨才耕遍。
詩出宋代 範成大 《蝶戀花》 (取前半首)
範成大這首唯美的“田園詩”,把穀雨時節春耕的景象描寫得如畫一般:春水已經有一蒿深,白鵝步履蹣跚,晃晃悠悠地走在草地上,微風拂柳,畫船離岸,遠處橫塘高塔,時遠時近。
南宋時期,國力很弱,但農業發達,有很多官員和詩人,都因仕途困頓而選擇隱居鄉野,比如辛棄疾、陸遊等,而範成大就是其中一員。
所謂智者隱世,寄情於山水田園,不入塵俗,飲酒作詩,悠然自得。穀雨時節,擺舟於湖上,賞著春末夏初的美景,仿若神仙。美哉!
落絮遊絲三月候,風吹雨洗一城花。
未知東郭清明酒,何似西窗穀雨茶。
宋 黃庭堅 《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》 其一
柳絮紛飛,蛛絲遊動,一場落花雨,滿城流水香。清明飲酒,穀雨喝茶,與友人賞滿園春色,陶冶情操。
黃庭堅的詩,一向很有韻味,所以蘇門子弟裏,他和蘇東坡在詩詞畫作上唱和最多,與蘇東坡也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。
黃庭堅還有一首很美的詩,是他晚年罷官後所作,一起來欣賞下:
四顧山光接水光,憑欄十裏芰荷香。
清風明月無人管,並作南樓一味涼。
並且,黃庭堅很講義氣,重感情,當初蘇東坡因“烏台詩案”入獄時,他不忌憚權貴,仗義執言,替蘇東坡鳴不平。最終也受牽連,導致晚年仕途不順。
幾枝新葉蕭蕭竹,數筆橫皴淡淡山。
正好清明連穀雨,一杯香茗坐其間。
清代 鄭燮 《七言詩》 (半首)
鋪紙潑墨,畫幾隻春竹,再添幾座遠山,正好清明已過,臨近穀雨,捧一杯香茶在詩畫間,豈不快活。
鄭板橋,“揚州八怪”之一,善畫竹、蘭、石、鬆、菊,造詣頗深,人如其畫,一生正直清廉,令人欽佩。
乾隆下江南時,他曾陪從,可惜晚年因賑災而得罪權貴,摘去烏紗,於59歲時,寫下了著名的四個字:難得糊塗。
夏日將近,再附一首李重元的《憶王孫·夏詞》,祝每個人都能天天開心,享受生活:
風蒲獵獵小池塘,過雨荷花滿院香,沉李浮瓜冰雪涼。竹方床,針線慵拈午夢長。